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不是拿走油燈就沒事了之2020
這該開心嗎?還是,有點悲哀,畢竟,記得的事情越來越少,忘記的事情越來越多,彷彿我也得了失憶症一樣,永遠在腦海裡播放的都是那些過時的影像,最新的資訊要寫入記憶體是越來越難。
儘管如此,我還是在年底把今年做過的事情回顧一番,讓我看看在這個年度軌道裡留下什麼樣的痕跡。如果可以,也會成為我下一個年的方向。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聖誕快樂
騎車回到家,發現她真的是忙得走不開,工程師也只早我一步離開,頓時失望之情稍減;畢竟附近還是有士林天主堂,騎車或搭小黃去,其實都不難。就這樣,我和老媽進到士林天主堂。
於我,這算是熟悉的地方;於她,卻是頭一遭。因此一開始我在拍照時,還想著要怎麼讓她和我一起入鏡。所以這張照片就出現了。
在椅上,母子倆聊了不少,她還提到她在萬金天主堂的感受,滿是靈氣。看來,她倒是不排斥天主教哩~
那就來個正面合照吧~
拍完照,她還東瞧西瞧的,然後,還去捐獻了。果然是神愛世人呀~
末了,老媽動動手腳,趁著人尚不多,來到二樓,留下這張照片。
雖然沒帶成老媽去聖家堂,但來士林天主堂,也算是成就解鎖了~
謝謝老媽,也感謝天主!聖誕快樂。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特小麻!
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從相遇到療癒;從麵包到香遇
2019年8月10日 星期六
2019年8月2日 星期五
讀書有感
最近閱讀《那一刻,我的餐桌日常:食物攝影師的筆記》,才算是對攝影師背後的用功程度,稍稍有點了解;看似渾然天成的作品,有許多攝影者的理念貫穿其間,閱讀者若未加以提示,也只當是妙手偶得吧。專業攝影師說得出一套道理,多數飲食紀錄者拍了就是。我是後者。
突然想起2013年在京都拍的照片,那是 tabelog 上京都分數最高的烏龍麵,據說有鄉民排了兩小時的隊伍才得入店品嘗。
我的數位單眼相機並無翻轉螢幕,兼之數位器材所有花費已預先投入,毋需後續處理費用,「拍了就是」往往是我的應對方式;這張超低角度照片,相機是放在桌面上仰著拍,在看到結果之前,我不曉得有沒有對好焦、構圖結構如何…
拍到第三張,我才在機背LCD上感到滿意,在沒有放大來看的情況下,收工繼續回到我的烏龍麵上。
攝影是決定的瞬間,拍到就是拍到了;但在嚴肅的專業攝影師眼中,可不能如此。人生,其實在這兩個極端中游移,沒有對錯,偏這多或偏那多,都無妨,「滿意」就好。至於是誰滿意… XDD
2019年4月21日 星期日
麵包聊遇課程與烘焙專修課程
連著兩天參加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社會參與式藝術展演沙龍》活動,第二天上午,台上洪素珍老師講解結束後,張嘉容導演借了洪老師的簡報,回頭加以說明。
活動第一天傍晚,來到北投的心不懶喘息咖啡,館長問了我,有什麼可以提供的嗎?頓時心虛了我,畢竟個人製作出來的麵包,真材實料是一回事,賣相如何又是另一回事。
因著館長的提問,我看著眼前這張簡報,剛好張導演也入鏡,成就了這篇文章。
●服務對象
前者為一般對麵包製作有興趣的民眾,後者是針對麵包師傅的進修課程。
●設置
前者是個人工作室(目前是住家啦~),工作枱是漂亮大理石、一般般的家用烤箱,沒有發酵箱;後者是專業工作環境,有不鏽鋼工作枱,還有專業烤箱、發酵箱,當然還有攪拌機。
●目的
前者透過揉製麵包深化個人覺察,後者提升麵包師傅的專業作品
●參與者背景
前者背景不限,目前年紀最小的參與者兩歲,由母親帶著來摸麵團;後者以成年人居多,至少是高職餐飲科學生。
●帶領者定位
丙級烘焙證照兼諮商心理師證照,以催化參與者揉製麵包過程中的自我覺察為目標,製作麵包只是手段;乙級烘焙師傅(烘焙項目沒有甲級這等級),全科於烘焙產品,並擅長於某種特定麵包製作,甚至可能獲得烘焙比賽獎項,引導麵包師傅提升製作技術手法。
●主體性表達度
參與者的表達為主,製作麵包的過程隱喻了生命;麵包是主體,麵包是王道。
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
烤箱裡的人生
把粉專的名稱改了,在老爸過世8週年的這天。
當初取名為「麵包相談室」,想著只是推出「分享愛分享」的活動據點,除了貼些收到的捐款收據作為徵信之外,偶爾轉貼些關於飲食/營養或心理學的文章/影片,還稍稍寫了幾篇網誌,以及不時的揉麵團活動。就差不多是如此了。
慢慢的,隨著接案/督導的經驗累積,隨著閱讀的書籍紛雜、各種關於心理治療的想法紛飛,也因著友人引介、擔起《創意式家族治療》校閱,和黃宗堅老師有更多接近,也重新閱讀榮格…因著這種種因緣,內心的想法也翻了更多圈。
揉麵團的變化,既是隱喻,也是意義的追尋,於是,我決定直接和隱喻手牽手、和象徵面對面,把生活中、工作裡的各種遭逢視為意義的表徵。畢竟,所有的意義都是人給出的。
「最後我才明白,原來鍊金師都是用象徵在說話。」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烤箱裡的人生,插電、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