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

2023回顧

四月回診確定癌症指數下降,只比標準高一點點而已。去年八月高出標準值進近六成,有一段時間我惶惶不安,想說自己是不是來日不多。接受醫師的建議進行胸部檢驗,開始進行三個月的療程。服藥三個月後,胸部LDCT看到的結果依然存在白影,醫師說有三成的人服藥不會有什麼改善,於是又進行了三個月的療程,直到四月回診,才鬆了口氣。

年輕時,除了一次不知名的原因膝蓋發炎住院23天,健康幾乎不成為我的困擾,能跑能跳、能吃能喝。進入中年,抽血、腹部超音波、頸部超音波、復健…健康開始成為無法迴避的課題,甚至父親的過世,在在都讓我感受到時日有限的緊迫,不能像年輕時的揮霍自己了。

意識到健康的重要,加上健身APP的催化,近幾年我嘗試不同的運動,不論是跑步、腳踏車、徒步,或者是瑜珈、TRX、重訓,甚至是芭蕾,這些都列在我的學習項目裡,短則兩個月,長則持續數年,只期待自己的體能維持緩慢下降,不要大幅下滑。至少跑步一項比起年輕時好上太多了。

記得瑜珈老師在結束上課時,總會帶著大家一起感恩:不論是工作或是生活,你的身體總是帶著你體驗這一切、經驗這一切。謝謝你的身體,也謝謝你自己來到這裡。Namaste。

這也是我想對自己說的:謝謝你,我的身體。2024還請多多支持。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夢-大陸酒店



我在一個小馬路上,一個很像y字形的街口,輕鬆的站在路旁看著櫥窗裡的物品,也像是在看著馬路上來往的車輛。陽光斜斜的從左上方照下來。

過了不久,我見到一群小朋友放學,他們陸續出現在街道旁的人行道。我不想和這些小朋友擠在一起,趕緊衝到交叉口的一棟建築物,按電鈴見到有人應門,便閃進去。

應門的人是一位媽媽,似乎認識我。她先招呼我在廚房的中島然後就下一個寬大的樓梯到地下室,端了豐盛的零食上來。過了不久,來了另外一位孩子,似乎他也認識我,邀請我在他們家走走。我隨著他走上寬大的樓梯,到更高的樓層。

二樓開始,屋子的高度非常高,很像大飯店宴會廳的高度,一個氣派的大門關起來,右手邊有電梯左手邊掛了黃銅還是壓克力板、但我記不住的英文字,顯然是個宴會廳的大門,只是目前沒有開放。

皇上在走一程一個非常大型的螢幕有沒有其他的物品我沒什麼印象,但是這一層樓似乎是個大型的影音娛樂空間,在這裡並沒有停下來。

又再往上走了一層,誇張的大,根本像是個傢俱賣場,分成不同的區塊至少有四五個區塊,其中有一個長型宴會桌。男主人入座後,好多人也坐了,但我記不起來是哪些人在我旁邊。

屋主事業非常成功,侃侃而談,非常愉快,飽餐一頓後大家又往上走一層,來到大型露台。我好奇他們要睡在哪裡,屋主的公子回答我在露台上方的那一層就是他們的寢室。我就好奇的問那另外一層呢?他說另外一層不是他們的物產。

我從露台往下看,這棟建築物活脫脫是John Wick 居住的大陸酒店。

正當我在露台時,一位在銀行業工作的朋友出現,我和他聊這建物的價值,他說要好幾千萬吧。我說這每個樓層至少有上百坪,又舉了那個像是大型家具展售場的空間為例他想了想又回覆我說,這至少要好幾億,甚至十多億吧。

+++++

我開始認真想要轉換工作跑道的事。

那天吃飯時和母親提到退休一事,她說,這是轉換跑道,不是退休;退休是沒事做,等著死亡那天的到來。

「你爸爸就是退休了沒事做,才死得那麼早。」老媽補充。

對耶,退休好像是沒事做的感覺,轉換跑道是另外尋求發展的機會,兩者在主動性完全不同。想不到老媽這麼輕易轉換了說法,讓我無痛接受。

和老媽聊過後的不久,我就在解夢工作坊第一天的夜裡做了這個夢,並且在工作坊第二天將夢境畫下來。

沒理由整棟屋子就只剩頂樓那戶不是自己的吧。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我的媽媽很認真

老媽的報名課程表

前陣子進到社大準備上課時,見班代拿了疊傳單放在簽到處,「公民素養週,可以免費報名!」想說也帶一張回去給老媽參詳參詳,說不定她會有興趣。「謝謝班代!」

不論是之前參加芭蕾課的北投社大,或是目前芳療課的中山社大,社區大學固定會在期中時推動「公民素養週」,期待透過免費課程吸引更多人了解不同的社大課程,進而推動社會大眾下班後的學習風氣。

於此同時,原有的社大課程暫停一周,當成是期中考休息。

老媽見我拿了傳單回去,拿著放大鏡看了一遍。「看來都不錯耶~」

她邊看邊唸,我拿著紙筆紀下她想上的課。不過,傳單上的課程依屬性安排,分了五大類還是六大類,再加上花花綠綠的色塊,看起來有點吃力。

光是聽她唸著,我歪歪斜斜的筆蹟很快將一張A5的計事本寫滿了。「不然我掃瞄這裡的QRCODE,看你要報名哪個課程,這樣比較快。」

「這個、這個…還有這個…」老媽像是開啟傳統市場採購模式,拿著放大鏡將傳單巡視了一遍,我則像是大型倉儲裡的撿貨員,她唸一個傳單上的品項,我就在平板的螢幕上梭巡點選。一搭一唱。

+++++
記得在我國小時,老媽出於種種原因,開始去上空中商專的課程。時不時見她拿著稿紙寫作業,完成授課教師的要求。那些年,她三十了嗎?或許吧。

至於種種原因有哪些,以我現在的眼睛來看,可能是想要彌補學識上的不足,也可能是尋找婚姻裡的自由空間,也可能找機會脫離三隻躁動男生的家庭,也可能是逃避傳統的婆媳問題,也可能是出於自我實現…總之,在那段不可考的時間裡,她持續夜間上課好一陣子,我也沒餓到一頓或少了衣服。

甚至,她的行為也連帶感染我,上了高職後開始自行尋找成人英語補習班,出了社會開始參加各式進修課程,搞到最後還去讀了碩士在職專班…這些學習活動全都在晚上,不在白天;我的夜晚比白天美,誠然。

+++++
「好,你報名了這些課…」我在網頁上一一點數,老媽也拿著放大鏡一一核對,確認無誤後,送出!

「修旦幾勒!」

「?」

「星期三早那個大直捷運站一號出口…」老媽和我核對其中一天戶外行程的集合地點,「是靠近實踐大學嗎?」

「我查網路看看…是耶…」

「那…那節課幫我取消掉好了。」老媽不曉得是考慮到時間太早,還是搭車動線不便,又或是其他因素,要退掉那門課。

「好。」

就這樣,老媽的社大公民素養週,周一排到周五,扣掉周三,總共上了五堂課。

「哪一節課你最喜歡?」隔了一周,我問她上課情況。

她喜歡周五的預防肌少症課程,其他課倒是提了一點點而已。顯然不得她的心。

+++++
「母啊,足給你感謝…」我在問完她的社大課程心得後,用媽媽教我的話回應她:她以身教告訴我,什麼是終生學習。

如果我今天能有什麼成就,都要感謝父親母親,是他們用自己生活態度教我達成的。

「下次有機會再幫你報名;上次那個王牧師的課,還要再去上嗎?」

2023年8月18日 星期五

寫在<假如榮格61>之後



原文發表於不要臉書的7/30,後來我還是添加了些內容做為補充:

早上起床時還一度掙扎要不要去跑步,畢竟已經7點,太陽變得好大。如果是6點半或者6點多一點,都還不算太熱,心裡的抗拒會低一點。

不管了,還是去跑步吧。我這麼想。多少也受到驚奇超人昨天晚上在IG限動上的貼文,跑了將近7公里的驚奇超人,總是我的偶像。

前面100公尺總是非常輕鬆,身體才剛動起來,沒有太大的負擔。只是500公尺、1000公尺、上橋,雙腳漸漸沈重,進入第三公里時,呼吸慢慢順暢,腳步也漸漸規律,開始有餘裕胡思亂想。

昨天小說的結尾寫到施無畏印,還找到了故宮博物院的北魏鎏金佛像,接下來還要怎麼發展呢?想著想著,剛好遇到路面不平整的地方,右腳的鞋尖勾到,沒有順利跨出去,瞬間失去平衡,身體的動能還在,左膝著地、左手撐地、繼續向前滑、右手跟上煞車保持平衡、手機後褲子右後方的口袋向前滑了將近1.5公尺…這一連串的事情都在兩秒鐘之內發生,完畢。

幸好路面沒有什麼小石頭造成更深的傷口,單純只是破皮而已。

童年時跑跑跳跳的跌倒在所難免,這是成年養成運動習慣第一次跑步跌倒。平常跑步我也會東想西想的、構思小說等,唯獨這一次想到施無畏印而跌倒,真的好巧。

不管怎麼說,跑步時腦袋放空,可以自由自在的胡思亂想,我還是會持續下去的。

後記是,我腦子裡將這件事分為四層次,給個交代:

層次一:政府的硬體建設。
這個已經是不期不待了,反正公共建設的品質就是如此,一如人行道上的地磚像踩地雷,不知何時會濺出水來汙了褲子。哪天路面非常平整沒有坑坑洞洞,反而是奇蹟。沒什麼好說的。

層次二:個人的生理強健度。
上了健身教練課後,才曉得自己的肌力流失掩藏在跑步運動下,令我大吃一驚。如果我的肌肉強度再高一點、反應再快一點,甚至是身手矯健一點來個驢打滾,說不過就能化險為夷了。顯然個人的身體修練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層次三:個人的精神專注度。
本來做事胡思亂想容易出意外,踩到狗屎算是小事,騎車衝進水溝才是大事。幸好我操作的是自己的身體,不是機動車輛,傷害不大。

層次四:不好說。
這點最有趣,也最難驗證,純粹是個人發想。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就醬。

2023年7月2日 星期日

我的水月道場



跑了一圈回到起點的堤岸,做完伸展準備要離開時,突然看到在不遠的山崗上掛著一輪明月。啊,好圓好亮,趕緊拿起手機先拍了一張,然後注意到堤防上的積水映著月亮,便調整了角度,留下這張。

腦海裡自動浮現「水月道場」。

前幾天剛好是同事退休,和我的生日撞在一起,感觸特別多。

服務超過40年,從花樣年華到嗶嗶嗶悠遊卡都在同一個單位,人生超過三分之二的歲月都綁在這裡的同事,我倒是沒問過他如何看待退休這件事,畢竟平常沒那交情,不好問。

+++++++
「2015年,蘭德公司深入調查約3000名美國人的工作狀況。受訪者被問到他們的工作多常帶給他們以下東西:『因為工作做得好而產生滿足感』、『自己在做有用工作的感覺』、『個人成就感』、『對社區/社會產生正面影響的機會』、『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以及『值得追求的目標』。結果發現五分之四的美國勞工表示,他們的工作總是或通常能為他們提供至少一項前述的意義來源。 大約與此同時,皮尤研究中心蒐集有關美國人工作滿意度的數據,並問受訪者是否覺得工作帶給他們一種認同感。受僱的美國人約一半(51%)表示他們從自己的工作中得到一種認同感,另一半(47%)則表示他們工作只是為了謀生。…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許多人想要工作,並非只是因為他們想得到薪酬…人們會區分好工作與壞工作,或至少區分有意義的工作和沒有意義的工作… 即使收入可以大致保持不變,人們通常不想放棄他們喜歡的工作,轉做他們認為沒有什麼價值的工作。」《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

+++++++
倒是另一位同事,因為突發狀況而申請提早退休,那時我問了他,如果退休後想要做什麼。「我想要當導覽員。」他想了想,認真的回答我。

這同事對歷史頗感興趣,也喜歡到處走跳踏察,要是能在家鄉或是任何感興趣的地方進行導覽,他肯定會讓退休生活過得精彩萬分。

如果生活要從退休後才真正開始,那現在的人生算什麼?
如果修練要在深山寺廟才能進行,那現在的人生算什麼?

跑完一圈來到終點,其實就是起點。只不過當我在河對岸時,看不到月亮升起,非得跨過河去、又再跨過河來,做完伸展後,我才有機會體悟:起點也是終點,鏡花水月是道場。

不必等到退休,我已經在做我喜歡的事了;不必等到退休,我就已經在做我想做的事了;不必等到退休,我就已經在從事我認為有意義的事了。

此岸即彼岸,水月即道場。

2023年5月4日 星期四

<假如榮格52>之後的夢

在一個小山丘旁,類似軍營有圍牆、還有偽裝帳的地方,我躡手躡腳的溜進去,要去探視裡面的一位女生。我溜進去到底是要去偷情還是要去探視她,我沒有辦法說清楚,但我曉得她是一位戴著眼鏡、臉長得還蠻親切的女性,被看守在哪裡,或者是說被軟禁,至少沒有身穿囚衣或是上了腳鐐手銬。

畫面一轉,我和某個女生在一個被窩裡摸來摸去,我撫摸著她沒多久,就發現她的陰部非常的潮濕,我不敢再多做什麼,離開那個地方,這時我的陰莖射出大量的精液,簡直像是拿著水龍頭,濺得到處都是,甚至濺插座上,讓電線走火。然後這個春夢就到此結束。

++++++
一開始,我猶豫著要不要記錄這個春夢,畢竟,呃,這個夢境頗為香豔,兒童不宜,再加上1909年佛洛伊德和榮格搭船前往美國克拉克大學演講時,佛洛伊德非常不想分享自己的夢境給榮格-夢境會洩漏太多個人內在世界-因此要將自己的夢紀錄並且公開是非常大的挑戰。

不過,如果夢境裡物件(object/image)的意義,遠遠超過其表面的意涵,例如,火車過隧道,表面上火車就是火車、隧道就是隧道,對重視性驅力的佛洛伊德來說,火車代表陽具、隧道象徵陰道,夢境出現火車過隧道,意味著性交,其他的可能則是微乎其微。

對古希臘時代的阿提米多羅(Artemidorus)或榮格來說,夢境裡出現的意象,還是得先還原到該意象對夢者的意義、所引發的聯想,而不是由解夢者的觀點定於一尊。因此,在鐵路局工作的夢者、即將到新工作上任的夢者、在醫院工作的夢者、收看實況主企鵝妹徒步的夢者…就火車過山洞的意象則會產生五花八門、更為豐富的意義。

就我的理解是,夢境不可控制、夢境不落文字、夢境沒有語法、夢境沒有格式,也就是說,夢境千變萬化、無法當下驗證,只要說得過去、被夢者接受就行了。

儘管是完全不受拘束的free style,夢境和個人的生命經驗息息相關:秦朝人不可能夢到火車過山洞、愛斯基摩人很難夢到沙漠景象、布希曼人不會夢見冰山、加拉瓦人夢裡不會出現飛機,仍然有跡可循:閃電、大水、焚火、動植物、女神、上帝、鬼魂、人物,和生活脫不了關係:公路、火車、汽車、屋宇、手機、電視。

綜合以上的各種組合,「夢:私我的神話」這種說法也因此合情合理;每個人都以其獨特的方式創造出專屬於個人的神話故事。

也難怪佛洛伊德不想將這麼私密的夢拿給榮格看。

++++++
回到我的夢。

那我想一探究竟、被圍起來的地方,是我更深層的內在世界/無意識,平時偽裝/包裝在意識及認知活動底下,很容易被忽略無視。看不到就當做不存在,和兩歲小朋友玩躲貓貓一樣。

一旦我開始好奇、找到路徑進去內心世界/無意識,才曉得日常生活中直男的認知底下,有位可親近又充滿智慧、代表無意識的女性,自由自在地存在著。

當我鑽進被窩、想進一步探索無意識時,代表著生命泉源的水汩汩而出,我也因此感到興奮,報以相對應的熱情。


解析自己的夢,大概4 john。

延伸閱讀:
夢:私我的神話

麵包術,假如榮格52

2023年4月24日 星期一

<假如榮格50>之後的夢

發了這篇文章之後的晚上,我做了個有點驚悚的夢:

我騎著越野機車來到一個小徑上面,那路非常的狹窄,而且還隔著一個小水溝,我清楚要越過這個水溝之後,還要扭轉龍頭180度,才有辦法接上另外一條路。

這條路基本上是個一路向上的小徑有點兒像是爬樓梯幸好我騎的是越野車基本上只要加足油門是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也的確是如此我一路加大油門站在腳踏板上,有驚無險的來到這條小徑的盡頭。可是我一停下動作,看到接下來的情況就驚呆了:那是一個平台,大小就差不多和一輛機車的長度相等,沒有通往任何地方。

在寫完這篇之後,我的確卡關了,幾乎沒有太多的靈感再往下寫。

在之後的<假如榮格51>一開始我就寫到,這是一篇幾乎要開天窗的文章,幸好虎爛不用錢,虎爛來自源源不絕的靈感以及閱讀,至於邏輯有沒有通順,行文能不能流暢說的過去,反正寫就是了。

所以要補述這個夢,是因為我在寫了假如榮格52之後,又做了一個更為性感露骨的夢,幾乎要變成春夢了。

假如榮格50

2023年4月13日 星期四

郵票的重量


富嶽三十六景 礫川雪旦 葛飾北齋
當遠距上班已成習慣、吃飯點餐APP選好送來、開會只需登入不必出門…,事事講究速度與方便的這個時代,有些事情還是無法被取代。

高瀨川賞夜櫻、美山住傳統茅葺屋、拿著日圓10元硬幣比對宇治鳳凰堂…這些非得到當地才能感受的經驗,再快的網速、再棒的VR設計也無法取代。

另外有一種體驗,不必出門卻也能深刻體驗:收到明信片。

明信片,本身就值得收藏,但多了小小的一方郵票,價值感又更上一層樓。


那價值感不是來自於上百萬大量印刷的紙張,也不在那紙上的面額,而是結合了標註著日期的圓圓郵戳、手寫筆跡的地址,以及那股飄越千里之遙的的濃重心意。

「千里送鵝毛,物輕情義重」

更濃重的是,被記住的感覺,與人連結的感覺,可以持續很久很久。

謝謝E,謝謝A。謝謝你們。


2023年1月25日 星期三

年度廢文



前些日子收到一封寫作平台的年度統計,說我去年發表了53篇文章,總字數來到124547字。想想真是神奇,自從我碩士論文後,在沒有任何壓力下,累積出那麼多字,換算下來,每週一篇廢文,每篇將近2300字,簡直可說是廢文王了。

這些文章,分成兩類,一是小說創作,以「假如榮格」為唬爛主題,隨著我閱讀的題材而推演,至今看不到盡頭;另一類是督導實習生的碎碎唸,並且盡量包括各種生活中或閱讀時的「隱喻」在內。這兩類各有挑戰,前者在於題材有時而盡,而且榮格的各種事蹟太多,我無法記住許多;後者的挑戰在於各種隱喻不見得能適當反映督導過程的情況,有時到了牽強的地步。

其實生活中滿滿各式各樣的碎碎唸,早在無名小站或是稍晚噗浪尚能轉推臉書時,碎唸未曾停過。然而無名被收購、臉書近乎一統天下後,這些碎碎唸轉成一則又一則的臉書貼文,多少消化我的碎唸。加上我並不以文字為生,自然發表的欲望也就下降。

此外,Flickr採行收費制度,原本倚重的圖庫空間失去根據地,隨著影像而來的心情又被IG取代,網誌也幾乎要荒蕪一片了…

但是,隨著臉書不斷更改它的運作模式,原來還有的網誌功能取消,那些稍長的認真文少了出口,我只好打探鄉民意見,最後落腳在 vocus 以及 medium--前者以華文為主,後者以英文為主。

至於會不會再多個系列「芭蕾boy」呢?我想想吧。總之,廢文不能亡!

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還我自由呼吸之2023期望與2022回顧

2022年剩沒幾個小時,剛好拿來回顧。和去年一樣,今年沒在聖家堂過耶誕節順便回顧,雖然有點可惜,但彌撒在家裡和一群家人般的好友度過,也是溫馨。只不過,光是看著電腦行事曆,還是無法完全記起今年發生了什麼事;這麼說吧,行事曆紀錄的是安排好的行程,日子卻是在行程與行程之前串連起來的,而且往往無法預約。

●西班牙文。在友人的推薦下,開始使用Duolingo這個App,練習西班牙文hola, adiós, gracias。每天花個三五分鐘,已經持續超過157天,除了上面的三個基本單字外,還學到了一些la abuela, el abuelo阿嬤阿公的親屬稱謂,這也算是我大學一位從西語系轉來的好友給我的影響吧。muy bien!

●肺炎確診,九月。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單純是發燒乏力,倒是前兩天吃的是之前某次看診(牙科?)沒吃完的退燒藥,體溫上上下下的,似乎沒有怎麼好轉,不知是藥效過期還是症狀不符,一開始頗為擔心,後來服用診所正常開立的退燒藥,連著三天就穩定下來,也算是脫離症狀之苦。不過週末就無法出門,關在家裡。囧。也算是放了個假吧。

●持續小說。去年三月底(麵包術,假如榮格)上路至今,屆滿一年多還沒放棄,也「幾乎」沒有拖稿,算得上是個成就。靈感來源是各種閱讀以及胡思亂想的結果,寫著也是好玩,挺開心的。至於要停在什麼時候,我還真的很難說哩~

●督導反思。這個也持續了一年的短文,靈感主要來自我在督導實習生,並且加上閱讀文章或者是雜誌的聯想,湊成一篇700到1000字左右的短文。這個做法也是向河合隼雄致敬,之前借了一本他寫的書,篇幅左右跨頁為一個單元,兩週一篇,剛好和前一項的小說交錯進行。不論是小說或者是反思,對我來講寫著寫著好像文字駕御也開始順暢起來。就是一個字,爽!

●練習沙遊。三月多獲得上級補助,取得一組活動沙遊道具,然後在五月底從淘寶添購了一批七八千元的物件,自此我的沙遊室蒸蒸日上,不論是實習生或者是我的個案甚至是來面試的實習申請者,都能夠自在的玩耍。值得一提的是,七月初參加了為期兩個週末、共計四天的沙遊工作坊,多多少少也對我擔任多場黃宗堅老師榮格取向隱喻工作坊的助教經驗,擴展些視野。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婚禮。十月。第一次在台灣參加教堂婚禮,經驗非常難忘,和一般婚宴上的感覺大大的不同,婚宴禮堂尋常人只要有機會都可以去,但是辦在這個古蹟教會裡卻是非常難得,比日本進口的壓縮機還要稀有。會場還見到馬偕協談中心的許多夥伴,開心不在話下。

●運動紀錄破6年、5000公里。先前一個APP忘了什麼緣故被我拋棄,六年前改用至今,登錄超過1000場活動、累積里程超過5000公里,甚至還為文紀念一番,也算得上是項成就。要不是去年封城期間四月到七月初因手機重置而消失掉一堆紀錄,或許會累積更多里程、更多場次吧。更有成就感的是,現在平均跑速來到5分45秒左右,雖然還是常常被刷過去,至少偶爾可以超過別人,不再是個肉腳了。

●肩膀韌帶沾黏之苦解決。拜正妹小羊之賜,我從去年底開始規律前往北投某中醫診所接受針炙。這位醫師本身也從事瑜伽,還出了本書,因此對於身體在瑜伽過程中的運作自是了解通透。之前去復健科,通常是電療及高週波振動,效果有限,至少透過超音波確認了韌帶受損的事實。中醫師除了針炙之外,還在針上施以低週波電流,把我電得不要不要的,卻也大幅改善我的症狀,到了十一月,肩膀幾乎恢復到九成五,我也成為快樂的芭蕾BOY了。

●成為芭蕾BOY。這大概是我所有廢文裡,引起最多迴響的系列了。在臉書裡搜尋 #芭蕾boy,就能找到這系列的廢文,尤其以澎澎裙最受「好」評。從2019年(?)夏天體驗過一節芭蕾課後,2020年底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由資深舞者黃珮華老師帶領的呼吸漫舞課程,今年八月底報名了北投社區大學成人芭蕾課、九月開始上課,並且在一個教授的推介下,請她的學生(♀)的同學(♂)擔任我的個別教練,十一月開始、為期兩個月。雖然手腳還是一樣不靈光,錯手錯腳是正常,卻也經歷了一場奇妙的旅程。比JOJO的奇妙冒險還要奇妙。

回顧 2021對今年的期許,<看2021、望2022>我做到了不少事,運動、創作、芭蕾,都可以拿來說嘴,因此,延續過往慣例,以現在仍在閱讀的書做為結尾:《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龔卓軍譯。這本書是我大學時代購買的,原名叫做《自我的探索》,黎惟東譯,由桂冠書局出版,後來由立緒出版社接手,改名為英文書名,Man and his symbols。

以生理層次而言,大腦可以分為不同功能的區域,但是並沒有單獨對應到任何單一一個中文或英文或西班牙文字母的神經元,相反的,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是由不同神經元的組合,形成不同的意象對應到各種不同的外在或內在的刺激,可能是字母可能是顏色可能是形狀。換句話說,這些形形色色的意象就是用來理解內心的途徑,就看我們給予他什麼文字或說明。因此,我將此處的symbols解讀為形象,意即是付諸文字前腦袋裡的各種想法。

不過,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還是得要稍稍文字化,不然還真的難以理解,因而我 2023 的展望如下:

●創作、運動是基本款,不再多說。自從放棄博士班課程後,海闊天空一片,但還是得找事情做,因此,這兩項基本款一定要留著。

●專業連結。兩年前擔任實習生的外督,感覺還挺不錯的,最後還參加督生的論文發表、實際參與了她的成長,那感動我完全不想演,直接在口試會場落淚。至於會不會再有那種機會,我也無法確定,倒是,重啟 2019 年同儕督導團或者個別督導會列入行動計畫裡。另外,督導反思會持續進行,總之,不能停止思考。

●揉麵團。幾乎都不戴口罩的情況下,又可以準備開辦了,就等指揮中心解散!

●斷捨離。家裡還有不少東西,看著又可以清理一番,看是送人或清掉,總是要持續進行。前些年還有兩三櫃的書,現在只剩一排、不到100本;數百片CD出清後,目前不到50片。還是有些雜物要處理。

●新才藝。芭蕾BOY好像可以告一段落,接著要學些什麼可以說嘴的課程,目前還在思考。倒是前陣子想要插花,卻被說成「花藝很適合養老與休閒」,看來還得花些心思想想才行。如果讀者有什麼想法,也歡迎提供給我~

●壓克力畫。年中和藝術家友人聊到想學油畫,他建議從壓克力畫開始,還送了原料及畫筆給我,當然要開始創作囉~希望2023年可以多創作些壓克力畫(握拳)。

●感謝。太多人太多人,一時說不清楚,通通在此一併感謝。當然,這感謝要即時說出,不要等太久。

最後,也謝謝讀到這裡的朋友,願你生活不缺衛生紙、悠遊卡儲值無虞、外出用餐不踩雷、安心一覺到天明。咱們2023年線上見/現身見!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夢-電子鎖與屋外人

我在家裡聽到門外的動靜,從門縫看出去,有個人拿著一個奇怪的棒狀物,嘗試要解開我家的電子鎖。

我看到他靠近,並且想要入侵,我拿出手機錄影,並且叫喚內人也一起過來仔細觀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只見他拿著那根奇怪的物品,以我看不到的方式,靠向電子鎖。他也沒怎麼處理撥弄,甚至那根棒子到底有沒有閃閃發光,我不曉得,但肯定那根棒狀物似乎在解讀我的電子鎖密碼。過了一會兒,我的電子鎖就刷的一聲,解開了。

我並沒有感到害怕。那人隔著門,把那棒狀物收進他的工具箱,在他後方似乎是一間正在裝潢整修的屋子,有一個人走了出來,看了他一眼,向電梯走去。那人也朝向電梯間走去,而當時已有另一個人在電梯前面等著。

看著他離去,我才想到電子鎖上面有一個裝置,是可以鎖定的。我還想喚那個人回來,請他試試看看這個裝置能不能阻止他開鎖。這麼想著時,他們已經不見了。

+++++

忘了是做這個夢的前一天還是當天,我參加了一場幾乎沒什麼營養的會議(11/23)。當其他人拿出手機滑來滑去的時候,我是拿著鋼筆在我的筆記本上塗鴉著,順便想著我先前和一個朋友(11/21)提到想開一場工作坊,稍後定名為「遊沙入夢,自夢出世」。

夢有各種不同的作用,在脈絡下來看,對個人的統整提供相當大的功能,差別在於不同的作用名稱而已:療癒、整合、預示、補償、釋放、和解…然而在不同學派或文化底下,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說法。在我的觀點中,這些說法都對,只要自己買單接受就行。

先從自己的督生開始玩起吧!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芭蕾boy的矛盾



身為首席芭蕾boy,今天帶著一點挫折卻有一點驕傲。

挫折依然不變,來自手忙腳亂跟不上動作,顧得了手忘記了腳,跳了起來卻錯了腳,沒有戴眼鏡的情況下,分不清鏡子裡還是鏡子外老師的動作怎麼擺放,永遠有一種怎麼我都跟不上的無力。忘了有一位60多歲的阿珠媽,就算她努力鼓舞我,五位手上揚的不是我的信心,鏡子裡看的是不怎麼清楚的輪廓、以及花白頭髮的我。

看著20位學員的名單,今天只有13位出席,扣掉請假的,以及不知不覺間流失的同學,固定出席的都會是元月份公演的班底,而他們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排練起來了。身為首席男舞者,我的出席就證明了我無可動搖的地位。

令我感動是,照片裡的這兩位同學,他們並沒有特別受到老師的照顧與帶領,和另外一位沒有在照片裡出現的同學,三個人互相支持打氣,提醒彼此的動作,持續演練著。

這些同學下了班可能晚餐也沒怎麼吃,就來到芭蕾課,一起和我這位菜鳥舞者,在老師的帶領下,認真暖身、跳舞。這不是他們為了生存和工作,而是為了在鏡子裡呈現那隻獨一無二、優雅的天鵝人生。

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5K1K慶六年


花30元搭了25分鐘的捷運到竹圍,然後再花1小時4分鐘跑了10.8公里回來。


這是我最方便跑10K的方式,其他的還要繞圈跑,太麻煩了。

2022年5月17日 星期二

新玩具入手 RF 16/2.8


這支鏡頭在網站上始終缺貨,從下訂到拿到鏡頭,有的網站寫要30天,有的網站寫120天,完全無法掌握。

前兩天在ptt上徵求,很快就得到回應順利在今天入手。

之前有1顆Sigma 24/1.8,用得非常順手;還有一顆Canon 1635/2.8,也變成機身蓋的形狀。奈何換了EOS RP之後還要多一個轉接環才能使用鏡頭,令輕巧的機身頓時失去優勢。

原生RF鏡加上輕巧的機身,我又可以拿著相機趴趴走了

取鏡迅速,看到景物可以很快掏出使用。曉得捷運行進速度,很容易掌握。


要調整曝光量,熟悉相機使用後,也很容易。

可以近拍好攜帶,機身蓋就是你了!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看2021、望2022

一晃眼,2021也剩沒幾天,雖然沒有在聖家堂年終回顧,坐在電腦前動手也是方法;開車沒辦法一直看著後照鏡,錯過的風景無法重來、甚至遺忘,趁著還算有印象,增加一些年老時可以回味的素材也不錯。

●老媽出院。是在前年底聖誕節左右出院,但前年沒回顧到(註:其實有),併在今年紀錄。前年老媽心悸頭昏人不舒服進出急診兩次,第一次輸血兩袋,第二次便安排門診更多檢查,最後是在慈惠堂問事後,接受建議前往另一家醫院看診,隨即住院接受一連串檢查,並動了手術。至於前一家醫院的檢查就省略。家人住院,的確容易令人著急,甚至連手機通訊不順都令我氣惱,因而換了新手機。

●復業。這是今年初的第一件大事,也是影響我下半年甚大的一件事。去年考慮要向輔導學會申請為全職實習機構,規範之一就是機構內要有專任心理師,因此藉由前年受滿復職所需的在職訓練24小時,於元月13日向衛生局遞件,再度取得執業執照。事後發現,光是執業仍然不夠,還得要在機構內執登才算符合要求。至此,放棄收錄全職實習生,重心放在帶領兼職實習生。

●投入小說。元月擔任宗堅老師榮格工作坊的助教,老師提出要我試著帶領某項活動,害我挫哩等。心裡固然躍躍欲試、卻是忐忑不安,畢竟這不是我熟悉的領域,也沒受過任何的訓練,想想沒那個屁股、何必坐那個位置。不過,這也給我靈感,要不自己來唬爛寫小說,反正榮格本人也不認為自己是門學派,在小說裡我要怎麼呈現書寫都是身為作者的事,和實際榮格的作為無關,於是我從三月底(麵包術,假如榮格)上路至今了!耶~~

●打疫苗、渡疫情。四月底見貓督導在FB裡提到施打疫苗的經驗,剛好我也看到公會電子報提及醫事人員可以實施公費疫苗,五月初上網報名,預約了施打醫院。接種當日,新增確診病例從11例跳為21例,我目睹身著醫院工作服的年輕人潮湧現,自此案例逐日增加,直至5/18宣布全台進入疫情三級警戒,我也跟著進入居家辦公狀態--始料未及的恐慌。要不是年初辦理執登,我無法恢復醫事人員身分;要不是看見電子報及貓督導的分享,我不會預約疫苗接種;要不是打了第一劑疫苗,我也無法安心渡過居家辦公的這段期間、隨時處在會被感染的恐懼裡。

●跑步破六。居家辦公到五月底六月初,快要被關到崩潰,於是關不住的我便開始想著要去透透風,到河邊自行車道跑步。不出所料,河邊幾乎沒人活動,活動的也都戴著口罩,我也因此練就一身戴口罩跑步的本領--反正口罩溼了還是有縫隙可以呼吸。就這樣,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到現在已穩定可以跑出六分速,甚至在11月底跑了近13公里,還有6:16的速度、一度有騰雲駕霧的暢快感。靠著自己的一雙腿到處行動,真開心。

回顧 2020 對今年的期許,<武漢肺炎快快去的2021期望> 好像我做到了不少事,運動、創作,至少都能保持著,因此,延續過往慣例,以現在仍在閱讀的書做為結尾《事物的奇怪順序 :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回到生物層次,身體是我們最重要的根基,在此之上,建立連結、彼此互利,也是生物的生存之道。因而我 2022 的展望如下:

●創作。學位什麼的都不是重點,從事自己開心自在的事最重要,那就繼續進行白日夢冒險王的揉麵團唬爛書寫吧。拍照、塗鴉、發廢文,反正平常也在進行,就列著佔版面吧。

●運動。雖然肩膀韌帶沾黏目前無解,無緣於高強度運動,健走、騎腳踏車、跑步、TRX…都行,不能停。

●專業連結。隨著督導實習生的經驗累積以及疫情逐漸趨緩的態勢,重啟 2019 年同儕督導團或者個別督導(?有人要報名嗎?)似乎越來越可行。至於會如何進行、要不要找人一起來玩,邊走邊看吧。

●私人連結。要再開揉麵團嗎?如何開辦呢?這倒還有點遲疑,畢竟疫情尚未平穩,有許多不確定的事,不過,放心上總是好的。

●居家。八月(?)換了電子鎖才驚覺這好物提升生活便利性極大極大,怎麼以前都沒注意呢?反正2022出國是不可能了,不如把這些出國旅遊的錢,改為提升居家生活品質吧,例如更換窗簾、爐具(?)、燈具、給水…,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順手些,不也是好事?

●感謝。太多人太多人,一時說不清楚,通通在此一併感謝。當然,這感謝要即時說出,不要等太久。

最後,也謝謝讀到這裡的朋友,願你生活不缺衛生紙、悠遊卡儲值無虞、外出用餐不踩雷、安心一覺到天明。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敲響黃金鐘之byCF萬兩肉桂捲

「萬事如意迎新年」,那天我見到這盒byCF肉桂捲時眼睛為之一亮,純白紙盒有喜洋洋的紅字為框、透明膠片底下的深色肉桂捲頂端閃著晶晶金箔。

2021年9月28日 星期二

夢-生命欠的,要把它補回來

寫了自傳,要向評審說明。其中一個評審竟然是剛剛在餐廳吃飯見到的一個人,而且那個人看起來不怎麼搭話。

第一段,走在溪水裡,本來想逃避,不想再走了,但因為遇到林懷民,所以就乾脆涉水走下去了。

第二段,因為疫情去參加國中的畢業典禮,提早在三月辦理,聽眾變成陸陸續續走進來的年輕人,反而不是家長們,也不是畢業生。

第三段。某天離開社團時,和一個好友聊天,他說,你要減少帶領實習生了,我說,我目前在走我的議題,生命中欠的,要把它補回來。

* * *

9/6的夢,直到現在才寫得完整些。說是完整,也不完整,因為細節完全都不見了,幸好先在記事本裡寫了個大概,再把後續心得補上而已。

Pauli紀錄了許多夢和榮格討論,兩個人彼此都因而獲益。我既不是榮格也非包立,只是一介鄉民,然而可以從夢境中得到的提醒,並不因此而減少。甚至,醒來後的感觸,或者是清醒前一刻的想法「生命欠的,要把它補回來」,也是對我的提醒。

修練如果有五項,修通自己的夢境,該可列為第六項吧。

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

微解封.微廢文

明天就要微解封了。

經過這麼長一段時間的 work from home,還沒有說是身心俱疲,畢竟所有需要奔波的事情都已經因為疫情而解除,工作幾乎都在線上完成,偶而進一下辦公室,而且還要協調好同事,你進去我不進去、我進去誰不進去。平常可以在茶水間五四三的人,彼此之間的距離突然拉好遠好遠,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是隱形的帶原者。

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再見 ms2

「你要保留HiNet信箱嗎?」櫃台問我 。
「那要多少錢呢?」
「一個月100元。」
我考慮了兩秒,「不用了,謝謝。」

就這樣,我向 benwolf@ms2.hinet.net 信箱說再見,跟我超過20年的信箱。

在我退伍不久、網際網路剛開始的時候,我也跟上了潮流,很快就去申辦了撥接上網,成為網路沖浪者。雖然待過資訊公司、當過廣告文案、接案翻譯員,但隨著我進入國小擔任代理教師、進入諮商所成為心理師,網路於我只是便利生活的工具,演變至今,網路是通往世界的途徑,至於怎麼上網,固網只是選項之一而已。

雖然疫情警戒而 WFH,上網更形重要,但我的工作還是得依賴實質人與人的連結而有所發揮。或許遠距工作是不可逆轉的趨勢,human touch仍是無法被取代。

少了這個信箱會不方便嗎?倒不會,扮臥虎依舊存在,那個 ms2 不見了,某種自己的認同改變。

還是會不捨。

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夢 - 飛機摔下了

我在一間機車行前面停下來,看著老師父在修著一輛舊型機車的變速箱。那是一輛拼裝三輪車的引擎結構,但是那變速箱看起來非常大、反而像是V6汽缸引擎的變速箱,非常龐大。眼看我在旁邊幫不上什麼忙,便向店裡面的老闆點頭致意。沒注意我為什麼要去那個機車行,是我要修車呢?還是我剛好路過?我也記不真切了。

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夢一 分不清是玩具還是建材

我和一群人在大賣場的空地上玩耍起來,大概是玩鬼抓人、紅綠燈之類的遊戲,追來追去,好像是一群小孩子。賣場裡的各式各樣的架子或者是櫃子,剛好提供躲藏或者是追逐時的躲避空間,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過了一陣子,似乎是到了當班的時劇,我們這些人一哄而散,陸陸續續了去庫房前面報到。原來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把庫房裡所送出來的物品上架到不同的地方去。其他人都消失輪到我,我沒有選定大件物品或者是包裝完整的貨箱,反而是拿了一個網狀袋-就是那種裝洋蔥的網狀袋-的貨品。

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換你帶了

「接下來換你帶了!」吃到一半的我突然嚇了一跳,幾乎要口中的義大利麵吐出來,因為,開口說話的人是宗堅老師。

和宗堅老師的緣份結得頗早,那時在馬偕協談中心全職實習到了下半年,聽得淡江大學心諮所開了「表達性藝術治療」,便先問了曾拜宗堅老師為老闆的同事、還央貓督導大人能不能讓我去,從此我就開始為期18週、每週三上午淡水、中午趕回台北接案的通勤人生。至於認識張娜娜、何津津,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之後,宗堅老師離開淡水去到彰化,一晃眼也十年,然後在2015/3/5(四)樂聲戲院晚上,Yalom's Cure電影欣賞散場、走出樂聲戲院後,便遇到宗堅老師以及威豪正在出口處聊天,我也湊了過去聊了起來,順便也撈個任務回家,成為《Creative Family Therapy Techniques》翻譯小組的一員,偶而跑去彰化討論、多數時間龜在台北和一大堆的英文字奮鬥著。

書籍順利在2016/11/01上市。

從那時起,和宗堅老師更熟,在某次,老師問我有沒有空來【隱喻與療心:榮格取向表達藝術治療】工作坊當助教。

噢,好噢。

不知不覺也當老師的助教好幾場了,直到今天晚餐時,老師再度提起這件事,我曉得也不能再混了;逃得了2020,逃不了2021,何況,早在老師2019提起時,我也開始慢慢準備,透過閱讀及反思而寫了「麵包內在之旅」,當成是暖身。

老師當年的授業到現今的共事,甚至不知是何時要上身的請託,我其實誠惶誠恐,畢竟沒像老師受過完整的榮格訓練,然而,老師都這麼提、我也避了這麼久,再下去也不是辦法。

「那,我先從自己家裡開始練功吧。」

反正,榮格在四十多歲遭遇挫敗、或者是幼年面臨孤單時,也經常是以創造出各式物件進行對話而療癒了自己,在巨人的肩膀上,我看得更遠,大概會容易些吧。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武漢肺炎快快去的2021期望

哀傷的是,武漢肺炎橫行的這年,從年頭到年尾,世界各地幾乎在封城鎖國,哪兒都去不成,也幸好台灣因應得早,才能在島內趴趴走或者是參加各式講座,真是幸運。雖然肺炎疫苗已經問世,疫情要實際控制不曉得要等到猴年馬月,出國旅遊大概還要好幾年,至少,我還能在此發廢文回顧。

●買到一大盒的口罩。年初見到貓督導的一篇貼文,提到肺炎的可能影響,這給了我靈感,進到大賣場時就立刻買了一組兩盒的口罩。沒想到過年前便進入流行期,買口罩簡直成了全民運動,而我卻因口罩已備而倖免於陷入焦慮,還能分給家人。何其幸運。

●高階臨床督導訓練課程。這個也是在某個友人的臉書上見的訊息(又是臉書貼文),想想自己也該來認真上課,再加上為了學費折扣、立刻繳清所有費用。想也知道,這課還真的在四月受到肺炎影響而中斷,幸好十月又接續上了。同時,我也因著這些課程而得以累積明年執登的學分,算是一魚兩吃吧。

●成為阿宅。原因有點悲慘,也很嚇人,在此就不細說。但這段期間連續創作以整理自己的狀況,也貼到 instagram 上發表,順利留下紀錄做為佐證。

●復健。這是八月開始、持續到現在,以及不知何時的將來。去年四月瑜珈課某式傷到右臂膀筋膜,撐了一年多終於在復健科醫師的超音波下證實了傷勢,正視它成了我唯一要緊的事。目前已經開始尋求更積極的治療方式,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改善。嘆。

●榮格隱喻工作坊助教。去年擔任兩場助教,是我大量閱讀榮格相關書籍的契機,儘管我資質駑鈍,也慢慢寫出長一點的文章在九月發表, 麵包內在之旅。然後在十二月再度擔任助教,感覺快要被老師推坑了。我要撐住!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督導認證。年初的高階臨床督導訓練課程再加上過往的訓練課程,以及近十年累積了超過400小時的督導時數,讓我具備基本申請資格。這段等待期間,我一度懷疑人生,甚至發起
同儕督導自助團體壓壓驚。幸好最後有驚無險的順利通過認證,成為有牌督導。呼~

●探索身體。去年受傷、今年復健,停不下來的我又開始尋找身體課程,最後在推坑王子宜的建議下,報名了前雲門舞者黃珮華老師帶領的“呼吸漫舞~現代舞肢體導引”。即便我肢體不協調到了外太空的境界,動動身體的享受不因此而減少。namaste!

●另起爐灶在medium、vocus。FB的網誌在十月底停止後,開始在不同的平台發表。雖說痞客邦、blogspot仍在,後台不友善卻是主因。說到底,在臉書發廢文很容易,同溫層也厚,平常就容易哀哀叫、認真發文頻率也自然而然下降了…文學是苦悶的象徵,廢文是正文的殺手。@@

●老媽開刀。年底的大禮,也算是幸運,老媽及早發現大腸癌,第一期,切除就沒有太多後遺症,至少目前的狀況如此。

●其他的跑步、騎車、遠足、拍照、閱讀…這些雜事,一件也沒少過,只是太過尋常且頻率不拘,沒什麼好說嘴。

至於來年,也就是2021年,我要仿效2019年《遊戲化實戰全書》、2020年《不是拿走油燈就沒事了》,今年要延續這個習慣《瑪瑪的最後擁抱》,做為新年的期許。

「在會談室裡待久了,督導實習心理師久了,在社會打滾久了,慢慢的發現,書裡面說的情緒和身體有深深的連結,真是如此。

書裡面提到的許多動物,水裡遊的樹上爬的陸上走的天上飛的體型大的體型小的,即便這些動物無法像人一樣說話,但是他們的行為深刻反應了他們的情緒,只是多數的人無法理解而已。話說回來,嬰兒在開口說話之前,不也是像這些動物一樣,只能用行動來表達他們的情緒嗎?
感同身受,正是同理心最高的境界。」12/13貼文

所有這些我在2020年的經歷,記錄或沒記錄的,在2021年都不再只是淺嚐,而是回到身體的落實,然後,開始著手充實我的粉專「烤箱裡的人生」,持續發表。

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美食天堂

7-11 我們在店裡度過了最愉快的時光。《一食入魂》
飢餓是最好的調味料,人情是最好的裝飾品。身為鐵人料理企畫的作者,有一次在北海道出外景收工後的深夜,街道上只有一家尚亮著燈的的7-ELEVEN。此時對工作人員來說,明亮白色燈光、甚至還帶著慘白感、或許也沒有座椅的便利商店,就是他們當下的三星級餐廳。

2020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後現代揉麵團

早上參加了一場研習,是黃素非老師的「挑戰生命經驗的藝術與運用」,從敍事治療的精神談起,聊到現代/後現代,以及運用所謂的高階技術。一整天的工作坊,腦子燒了一天,也想讓身體動一動,便走一個多小時的路回家。

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

dharma/達磨麵粉


與心理分析相關的字源:希臘文therapeia也意味著照料。字根是dher,意味著提攜、支持、把握,與dharma有關,這個梵文意味著「習性」與「習慣」,有「支援者」(carrier)的含義。治療師就是支持與照料的人,如同僕人一樣(希臘文是therapstherapon)。《自殺與靈魂》

dharma?果然是印歐語系,有相似的字根,雖然經過轉化而有所差異,但James Hillman硬是在本書裡插入這麼一段話,把我拉到另一個地方去了:達摩。這是dharma的音譯,身為華人,達摩祖師不論是在武俠小說裡或是佛教裡,算得上是熟悉的高手。

dharma除了書中所譯的意思之外,尚有「法」,就是那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在我想法裡,dharma之意就是本質,就麵粉來說的,就是其本身所專有的特性。

直白一點來說就是,如果你要做麵包,請記得要用硬質春麥磨成的高筋麵粉;如果你要做蛋糕或餅乾,請記得要用軟質冬麥磨成的低筋麵粉。在這裡,沒有所謂的高筋小麥或是低筋小麥,而是不同品種、不同期間播種的小麥,磨製出不同蛋白質含量的麵粉,最後做出不同質地的産品。

在我們了解了小麥的特性之後,讓我們回頭來看更為複雜的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就算是同卵雙胞胎,他們的指紋也會不一樣,甚至有研究指出,遺傳因素最高的思覺失調症,在同卵雙胞胎上、成長在不同的家庭,也不會具有100%的關聯性,兩個同時都發病--機率大約是50%。一半一半。

身為治療師的therapist,其實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和當事人探討出他/她獨一無二的個人本質,並且順著他/她的本質好好發展。例如,當事人對自己沒有信心,那麼就和他/她探討沒有信心是怎麼長出來的、在什麼地方沒有信心、在什麼時候感到沒信心,以及這樣的沒有信心如何影響他的生活這個沒信心如果會說話,想和他/她說什麼,甚至是沒有信心給他/她什麼樣的好處--隱藏版的。當然,當事人不會這麼快就有所發現,但therapist也可以提供自己的聯想和當事人討論,如此一來治療師就可以協助當事人找出自己的達摩,讓他/她成為自己的祖師。

至於低筋麵粉和高筋麵粉,同樣都是麵粉,以相同的配方製作相同的產品結果會有什麼差別呢?請看吧!

 


猜出來哪個麵包用低筋麵粉、哪個用高筋麵粉呢?

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Bread therapy開箱

Your order of 18 August 2020,這是我當時下訂單的日子,距離9/28出版日還有40天。那天心血來潮,想查查bread therapy的相關資料,竟然就跳出amazon的書單 Bread Therapy - The Mindful Art of Baking Bread,而且美國和英國的售標不同,18鎂對11磅,換算下來還是英國便宜,立刻註冊了英國帳號,拿出信用卡,買了下來。

2020年10月3日 星期六

麵包的造型  


「因為是使用可塑性極高的麵粉,基本上什麼形狀都行。…日本有烏龍麵、蕎麥麵、素麵的麵條類的設計,這是以簡素為宗旨的日本人生活感所產生的『和』的造型。」《請偷走海報!》

看的雜書越多,從中間得到的樂趣也越多,和麵包的聯想也跟著豐富起來了。本書作者原研哉是位設計師,他的文章基本上是環繞著設計為主,而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建築師的通心粉展〉,談的是他所策展的活動。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寫在Bread Therapy開箱之前


收到包裹到達的通知後,我並沒有被這股開心沖昏了頭,反而想著,要是這本書開了箱之後,會不會我也受到書裡目錄或內容的影響呢?於是我便打定了主意,發這篇文章「寫在Bread Therapy開箱之前」,至少先留下證據,以便讓我在著手自己的「麵包聊療」時,回頭檢視自己有沒有被這本書的內容給牽著鼻子走而少了自己的原創性。雖然我自己的「麵包聊療」(?)不曉得何時才會面世啦。

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不是拿走油燈就沒事了之2020

感謝有instagram幫忙,透過照片回顧,我才曉得今年做了哪些事情。

這該開心嗎?還是,有點悲哀,畢竟,記得的事情越來越少,忘記的事情越來越多,彷彿我也得了失憶症一樣,永遠在腦海裡播放的都是那些過時的影像,最新的資訊要寫入記憶體是越來越難。

儘管如此,我還是在年底把今年做過的事情回顧一番,讓我看看在這個年度軌道裡留下什麼樣的痕跡。如果可以,也會成為我下一個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