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我是?

十六次的人際互動團體終於告一段落,
那是我花了許多時間所給自己自己的一項禮物。

一直以來我都在人際關係中打滾;
出生住到小一的二十幾人的大家庭,
搬離三重後的三代同堂,乃至兄弟各自結婚後類似獨生子的一段生活,
如果再加上國小時渴望獲得注目而不可得,
國中時間異常低調的不想再提起,
高中過著晚上到英語補習班的苦行僧、假日哈聯誼的瘋狗兄,
專科時代的山城哥兒們,
大學時期的弱勢男性團體,乃至退伍後的不同行業、公司,
我都在不同的人際關係中打轉。

興起參加這場「人際互動團體」的念頭,老實說還是跟人有關。
一個同社團的伙伴,在社團裡的她還算有點兒熟,
社團以外的她,幾乎沒有任何交集,
卻是在社團外的時間收到她寄來這團體的成立緣起及詳細說明,
信服於團體帶領者的名氣及實務經驗,
加上對該伙伴的好感,以及報名之前我人正在「酒樓」裡實習,
每星期見著各式各樣的「顧客」,想想參加這團體對我、對顧客都會有好處,
於是在沒有固定收入的情況下,動用自己的預備金,
參加這場沒有活動、沒有結構,不知會發現(發生)什麼的團體了。

像是剝了層皮,在結束了團體之後,
帶著對自己有更多一點瞭解的滿足,
而原先在團體裡歷經的起伏衝突矛盾,
反而是開啟了對自己的另一層瞭解的門戶。
團體結束前,領導者傳了份空白名單,
她安排了團體後的個別會談,一如團體開始前的初談,
只不過,我在填上自己的姓名不久,
便向旁邊的伙伴取了該名單,將自己的名字塗掉,

「那美好的仗我已打過。」

雖然不是上戰場,至少跟這群團體的伙伴,
每個星期聚會一次,每次2.5小時,
其實都是每個人在跟過去的自己對話,
稱不上是打仗,至少使自己的人際互動模式現形,
那滋味也等於是跟自己打了場仗差不多。

若要說在這十六次的聚會之後(實際是十五次,有一次因故缺席),
我對自己增加的瞭解是什麼,還真的很難具體說明,
畢竟這是個人體會,一點一滴的感受難以付諸文字鉅細靡遺,
不過,整理出來的結論是,
我還真像是令狐沖呀!
一個行為放蕩不羈、卻是死心塌地的忠心大男孩。
(這樣子說會不會太抬舉自己呢?)
(誰又是岳不群呢?)
(誰又是任盈盈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