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武漢肺炎快快去的2021期望
●買到一大盒的口罩。年初見到貓督導的一篇貼文,提到肺炎的可能影響,這給了我靈感,進到大賣場時就立刻買了一組兩盒的口罩。沒想到過年前便進入流行期,買口罩簡直成了全民運動,而我卻因口罩已備而倖免於陷入焦慮,還能分給家人。何其幸運。
●高階臨床督導訓練課程。這個也是在某個友人的臉書上見的訊息(又是臉書貼文),想想自己也該來認真上課,再加上為了學費折扣、立刻繳清所有費用。想也知道,這課還真的在四月受到肺炎影響而中斷,幸好十月又接續上了。同時,我也因著這些課程而得以累積明年執登的學分,算是一魚兩吃吧。
●成為阿宅。原因有點悲慘,也很嚇人,在此就不細說。但這段期間連續創作以整理自己的狀況,也貼到 instagram 上發表,順利留下紀錄做為佐證。
●復健。這是八月開始、持續到現在,以及不知何時的將來。去年四月瑜珈課某式傷到右臂膀筋膜,撐了一年多終於在復健科醫師的超音波下證實了傷勢,正視它成了我唯一要緊的事。目前已經開始尋求更積極的治療方式,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改善。嘆。
●榮格隱喻工作坊助教。去年擔任兩場助教,是我大量閱讀榮格相關書籍的契機,儘管我資質駑鈍,也慢慢寫出長一點的文章在九月發表, 麵包內在之旅。然後在十二月再度擔任助教,感覺快要被老師推坑了。我要撐住!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督導認證。年初的高階臨床督導訓練課程再加上過往的訓練課程,以及近十年累積了超過400小時的督導時數,讓我具備基本申請資格。這段等待期間,我一度懷疑人生,甚至發起同儕督導自助團體壓壓驚。幸好最後有驚無險的順利通過認證,成為有牌督導。呼~
●探索身體。去年受傷、今年復健,停不下來的我又開始尋找身體課程,最後在推坑王子宜的建議下,報名了前雲門舞者黃珮華老師帶領的“呼吸漫舞~現代舞肢體導引”。即便我肢體不協調到了外太空的境界,動動身體的享受不因此而減少。namaste!
●另起爐灶在medium、vocus。FB的網誌在十月底停止後,開始在不同的平台發表。雖說痞客邦、blogspot仍在,後台不友善卻是主因。說到底,在臉書發廢文很容易,同溫層也厚,平常就容易哀哀叫、認真發文頻率也自然而然下降了…文學是苦悶的象徵,廢文是正文的殺手。@@
●老媽開刀。年底的大禮,也算是幸運,老媽及早發現大腸癌,第一期,切除就沒有太多後遺症,至少目前的狀況如此。
●其他的跑步、騎車、遠足、拍照、閱讀…這些雜事,一件也沒少過,只是太過尋常且頻率不拘,沒什麼好說嘴。
至於來年,也就是2021年,我要仿效2019年《遊戲化實戰全書》、2020年《不是拿走油燈就沒事了》,今年要延續這個習慣《瑪瑪的最後擁抱》,做為新年的期許。
「在會談室裡待久了,督導實習心理師久了,在社會打滾久了,慢慢的發現,書裡面說的情緒和身體有深深的連結,真是如此。
書裡面提到的許多動物,水裡遊的樹上爬的陸上走的天上飛的體型大的體型小的,即便這些動物無法像人一樣說話,但是他們的行為深刻反應了他們的情緒,只是多數的人無法理解而已。話說回來,嬰兒在開口說話之前,不也是像這些動物一樣,只能用行動來表達他們的情緒嗎?
感同身受,正是同理心最高的境界。」12/13貼文
所有這些我在2020年的經歷,記錄或沒記錄的,在2021年都不再只是淺嚐,而是回到身體的落實,然後,開始著手充實我的粉專「烤箱裡的人生」,持續發表。
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美食天堂
飢餓是最好的調味料,人情是最好的裝飾品。身為鐵人料理企畫的作者,有一次在北海道出外景收工後的深夜,街道上只有一家尚亮著燈的的7-ELEVEN。此時對工作人員來說,明亮白色燈光、甚至還帶著慘白感、或許也沒有座椅的便利商店,就是他們當下的三星級餐廳。
2020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後現代揉麵團
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
dharma/達磨麵粉
與心理分析相關的字源:希臘文therapeia也意味著照料。字根是dher,意味著提攜、支持、把握,與dharma有關,這個梵文意味著「習性」與「習慣」,有「支援者」(carrier)的含義。治療師就是支持與照料的人,如同僕人一樣(希臘文是theraps、therapon)。《自殺與靈魂》
dharma?果然是印歐語系,有相似的字根,雖然經過轉化而有所差異,但James Hillman硬是在本書裡插入這麼一段話,把我拉到另一個地方去了:達摩。這是dharma的音譯,身為華人,達摩祖師不論是在武俠小說裡或是佛教裡,算得上是熟悉的高手。
dharma除了書中所譯的意思之外,尚有「法」,就是那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在我想法裡,dharma之意就是本質,就麵粉來說的,就是其本身所專有的特性。
直白一點來說就是,如果你要做麵包,請記得要用硬質春麥磨成的高筋麵粉;如果你要做蛋糕或餅乾,請記得要用軟質冬麥磨成的低筋麵粉。在這裡,沒有所謂的高筋小麥或是低筋小麥,而是不同品種、不同期間播種的小麥,磨製出不同蛋白質含量的麵粉,最後做出不同質地的産品。
在我們了解了小麥的特性之後,讓我們回頭來看更為複雜的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就算是同卵雙胞胎,他們的指紋也會不一樣,甚至有研究指出,遺傳因素最高的思覺失調症,在同卵雙胞胎上、成長在不同的家庭,也不會具有100%的關聯性,兩個同時都發病--機率大約是50%。一半一半。
身為治療師的therapist,其實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和當事人探討出他/她獨一無二的個人本質,並且順著他/她的本質好好發展。例如,當事人對自己沒有信心,那麼就和他/她探討沒有信心是怎麼長出來的、在什麼地方沒有信心、在什麼時候感到沒信心,以及這樣的沒有信心如何影響他的生活這個沒信心如果會說話,想和他/她說什麼,甚至是沒有信心給他/她什麼樣的好處--隱藏版的。當然,當事人不會這麼快就有所發現,但therapist也可以提供自己的聯想和當事人討論,如此一來治療師就可以協助當事人找出自己的達摩,讓他/她成為自己的祖師。
至於低筋麵粉和高筋麵粉,同樣都是麵粉,以相同的配方製作相同的產品結果會有什麼差別呢?請看吧!
猜出來哪個麵包用低筋麵粉、哪個用高筋麵粉呢?
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Bread therapy開箱
2020年10月3日 星期六
麵包的造型
「因為是使用可塑性極高的麵粉,基本上什麼形狀都行。…日本有烏龍麵、蕎麥麵、素麵的麵條類的設計,這是以簡素為宗旨的日本人生活感所產生的『和』的造型。」《請偷走海報!》
看的雜書越多,從中間得到的樂趣也越多,和麵包的聯想也跟著豐富起來了。本書作者原研哉是位設計師,他的文章基本上是環繞著設計為主,而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建築師的通心粉展〉,談的是他所策展的活動。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寫在Bread Therapy開箱之前
收到包裹到達的通知後,我並沒有被這股開心沖昏了頭,反而想著,要是這本書開了箱之後,會不會我也受到書裡目錄或內容的影響呢?於是我便打定了主意,發這篇文章「寫在Bread Therapy開箱之前」,至少先留下證據,以便讓我在著手自己的「麵包聊療」時,回頭檢視自己有沒有被這本書的內容給牽著鼻子走而少了自己的原創性。雖然我自己的「麵包聊療」(?)不曉得何時才會面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