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了夥伴的夢,夜裡也做了個夢,
只是沒有什麼印象,不提也罷。
昨天只是夢境的敘述,無關現實,
所以大家問得再多、再深,也都是屬於提問者內在的呈現,
至於跟夢者的內容有沒有相關,恐怕問者心知肚明,
只不過這就像個連鎖反應,聽了某人一段話語之後受到撞擊的我,
拋出我的想法,然後再撞擊到另一個人,再撞擊到另一個人,
如此反反覆覆、來來回回,到最後已經分不出這是誰的夢,
才會有之前所謂的「誰的夢?你的?我的?」之感。
今天一開始對夢的處理跟昨天顯著不同,
除了細節,還是細節,如果說「魔鬼在細節」裡,
這些細節則是近乎實事求是的嚴謹,彷彿要把夢境以外的真實世界給重現,
讓團體裡的成員與夢者的生活搭起關連。
神奇的是,隨著真實世界一步步的重建,
我開始想到夢境畫面的時間順序似乎也在透露著某些訊息,
甚至在鍵盤上敲打這些文字的同時,
想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所提到的三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以及更為人熟知的三境界: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固然這三境界耳熟能詳,
我也自然而然的把生命,或是一些體驗給如此劃分,
前人所謂的三階段似乎是憑空而降,時間到了就自動發生,
這樣的轉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是,
不同境界/階段的轉換卻是少見討論。
太過私密而不想曝光?還是頓悟難以訴諸文字?
都有可能,即便我會這麼想,也不代表我能理解自己的轉換,進而願意公開。
當然這不表示我已到了某種境界,
其實我仍在這茫茫人海、花花世界裡泅泳,
只不過在討論夢境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境界/階段轉換的關鍵,
不在於努力不懈,也不在於苦苦追尋,
而在於「軟弱」,以及隨之而來的「接觸」。
我以為,軟弱不是放空,不是放下,
那種高超的情懷或境界不是我所能企及,要我放下,我還真不知要放下什麼。
軟弱,其實是允許自己不再堅強,不必讓自己隨時保持著強者的姿態,
我甚至認為,能顯出軟弱,其實需要更大的力量與勇氣,
這正是弔詭的地方。
一旦能「展現」出軟弱,接觸其實也就不遠了,
雖然軟弱不見得保證接觸會隨之而來,
不「軟弱」卻是無緣見到「接觸」的面,
蛋殼破了,蛋白與蛋黃才會出現,或者,鴻鵠之志才得伸展。
真有這麼簡單嗎?一點也不,畢竟,這是夢工作之後的感想,
我常常說的是「主呀,我是如此渺小,請不要試練我。」
我只希望人生過得平靜、平順、平安,
然而,危機,危險之所在,機會之所在,
沒有危機,怎顯得出軟弱,怎會有接觸呢?
以上純是高談闊論,參考即可;
欲知詳情,歡迎賜教。
原文出處: 不只是夢
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
不只是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