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藝術治療最後一節後,老師要求我們每個人畫一幅圖,就是簡單的一個可以打開的門,以及門後的世界。10學員裡,有人選擇單開,有人選擇雙開,或均分或不對等。總之,每個人用著自己的方式創造出自己的門。

「顏色要飽和。」老師巡視了大家的作品後,補充了她的要求。

所謂飽和,就是用盡氣力把蠟筆或粉蠟筆用力按壓,努力將色料塗布到微微起伏不平的圖畫紙上,讓色塊呈現的顏色不會出現底下的白色。有人用力之程度,畫面反光呈現金屬光澤,其努力不輸當兵擦皮鞋的光亮。

很長一段時間,教室裡幾乎一片安靜,只有冷氣送風口微微的嘶嘶聲、送風馬達的細微嗡嗡聲,更多是換畫筆的撞擊聲以及色筆和紙張的摩擦聲。

當大家都畫完後,老師請大家把自己的作品用吸鐵貼到黑板上。

有人畫的是堅實的鐵門,有人畫的是落地窗,有人畫的是厚重的木門;有那種雙邊不對稱的現代感拉門,也有配備號碼鎖的硫化銅壓鑄門。有框的,無框的…沒有一個人的門是相同的。

IMG_20150618_161505
這是我的門:暗紅色木櫺門,還有一對銅環。

IMG_20150618_161514
門內風景:庭園。

原本我想畫的是,類似寺廟裡那種光影似流動、似靜止的場景。奈何功力不足,那種氛圍固然是拍照的好題材,我卻怎麼也畫不出來,大概要下下下…輩子看有沒有可能。

那就來個類似林家花園般的庭園吧,有拱門、有綠樹、有垂柳、有水池、有涼亭。

垂柳也太難了,綠樹就好。

IMG_20150618_161636
「記得落款。」老師又說了。

IMG_20150618_163140
簽了名之後,我決定再將畫面右邊的綠意補滿。先是拿悠遊卡將紅牆刮淡,再補上淡淡的綠色。夏天,綠色不宜太厚重呀。

呼~門裡門外,風景不同呀!

* * *
藝術治療源自精神分析,雖然後來分為兩個取向,一是著重作品分析,一是重視創作歷程,然則兩個取向的發展時點不同,要我來說,其實只是後來之人想要創造屬於自己的學派地位,刻意要將藝術治療分為兩個取向。事實上,兩取向的創始者都受過精神分析的訓練,與其說藝術心理治療(Art Psychotherapy)與創作即治療(Art as Therapy)是不同取向,不如把藝術治療看成是個連續光譜,無法直接切分的。這一切,端視從事者站在哪個角度來看罷了。

撇開詮釋的角度,光是認真投入創作的過程,本身就已經夠療癒了,這,不就是給自己最好的回應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